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单位在消防安全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保障消防安全所制定的各项制度、程序、办法和措施,是单位全体员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其根本目的是确保单位的消防安全。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制度是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的重要保证,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
一、消防安全制度种类和内容

(一)消防安全责任制

(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三)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四)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五)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六)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

(七)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八)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九)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

(十)易燃易爆品和场所防火防爆管理制度

(十一)专职(志愿)消防队组织管理制度

(十二)燃气和电气设备检查和管理(防雷、防静电)制度

(十三)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二、单位消防安全制度落实

(一)定期开展防火巡查、检查

(二)组织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

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1)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2)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3)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4)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公众聚集场所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应当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的内容还应当包括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知识和技能。单位应当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三)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单位应按照下列方法和要求组织开展灭火疏散逃生演练:

(1)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熟悉本单位灭火力量和扑救初起火灾的组织指挥程序。社会单位员工应当熟悉或掌握本单位的下列情况:本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情况,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设施的使用方法,初起火灾的处置程序和扑救初起火灾基本方法,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2)员工发现火灾应当立即呼救,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应当于1min内形成灭火第一战斗力量,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如下措施:灭火器材、设施附近的员工利用现场灭火器、消火栓等器材、设施灭火;电话或火灾报警按钮附近的员工打“119”电话报警,报告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安全出口或通道附近的员工负责引导人员疏散。

(3)火灾确认后,单位应当于3min内形成灭火第二战斗力量,及时采取如下措施:通信联络组按照灭火和应急预案要求通知预案涉及的员工赶赴火场,向消防队报警,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有关员工;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利用本单位的消防器材、设施扑救火灾;

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引导现场人员疏散;安全救护组负责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4)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员工应当熟悉本单位疏散逃生路线以及引导人员疏散程序,掌握避难逃生设施使用方法,具备火场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

(5)火灾发生后,员工迅速判明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立即按照疏散逃生的基本要领和方法组织引导疏散逃生。

(6)火灾确认后,应立即启动建筑内的所有火灾声光警报器,同时向整栋建筑进行应急广播,发出疏散通知。

(7)人员密集场所员工在火灾发生时通过喊话、广播等方式稳定火场人员情绪,消除恐慌心理,积极引导群众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向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避难(间)、楼顶等安全地点疏散逃发,并防止拥堵踩踏。

(8)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出入口张贴《消防安全责任告知书》和《消防安全承诺书》,在显著位置和每个楼层提示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位置及逃生路线,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四)建立健全消防档案

(五)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行“三项报告”备案制度

(1)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备案

(2)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报告备案

(3)消防安全自我评估报告备案